您的位置:萧山网首页 > 萧山区第十四届三次全会 > 2012年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 > 正文

2012年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集中交流活动发言摘录2

更新时间:2012年10月23日 7:27    内容来源:萧山网-萧山日报    跳转到

  发挥优势 弥补差距 创新发展

  新湾街道党工委书记 金明

  一、直观的感受:一是想不到环境会那么优美。二是想不到产业会那么高端。三是想不到人才会那么集中。

  二、内心的体会:一是很震撼,我们要有“等不起”的危机感。二是要创新,我们要有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。三是须实干,我们要有“马上干”的紧迫感。

  三、深层的思考:一是要立足萧山、发挥优势。在看到别人长处、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,也应该看到萧山的优势、立足萧山的优势、发挥萧山的优势: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,有一种很好的干事精神,有一套科学的体制机制,有一股内在的强大动力。二是要查找差距、接长短板。与先进地区相比,萧山有优势,也有差距,最大的差距,在思想;最短的短板,在理念。1、发展理念要超前。要打造高端发展平台,打造优质的生态环境,打造创新的人才环境。2、转型升级要跨大步。下决心压缩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,迫使企业加快转型。下决心提升一批、淘汰一批,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;加大在企业转型升级上的政策扶持力度;全力打造高端产业平台,做到引内引外并举,把平台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、产业提升的集聚区、高端人才的集结地、萧山经济的增长极。大手笔、大投入、花大力气培养和吸纳人才,为萧山经济发展储备后劲和动力。

  创新驱动 人才为先

  前进街道办事处主任 邱建庆

  整个一行学习下来,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地区的希望在人才、出路在人才、关键在人才。只有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,人才要素作为第一要素,人才推动作为第一动力,才能迅速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、创新发展,实现更高水平的城市化。

  一、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以人才促发展的成功经验。江阴等地未来发展的强大后劲,主要来自于对人才的招引、培育和人才对技术革新、创业创新的强大推动力,提升人的素质,加强人才。二、要坚持把人才作为萧山创新发展的根本。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产业升级,归根到底要靠人才。我们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阶段,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、珍惜人才,应该把人才工作作为强区之基、竞争之本、转型之要。三、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一是聚焦重点,加大高端领军人才的招引力度。通过各种平台为萧山发展招募、储备高端人才,加大人才基地建设和人才扶持政策。二是优化环境,完善人才配套服务。大力推进创业融资体系和人才中介组织建设,加强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。三是夯实基础,实施人才培育计划。四是营造氛围,培育良好的创业文化。给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,调动和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,营造鼓励创业创新、容忍失败的氛围。五是文化引导,提升城市形象和档次。在现有比较成功的宁围“万名农民进课堂”,城厢“万名市民学礼仪”和湘湖大讲堂的基础上加大覆盖广度和课程深度。深化完善镇街村文化广场、图书馆等基础设施,加大基层文化宣传队伍建设,引导广大市民农民更多地参加健康、文明的文化活动。以此促成人的素质提升和都市文明的传播,以此推进社会管理,促成大家对文明幸福更理性理解,也提升城市档次、城市形象。

  学习先进经验 坚持创新驱动

  红山农场党委书记 丁有根

  这次参观学习,主要体会有三点:

  一是规划起点高。区域布局科学、定位清晰,全面贯彻了创新发展、生态发展、人文发展理念。以规划引导发展,推进目标明确,推进措施有力,做到了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实施,从而实现了高质量发展。二是创新发展氛围浓。既有科技创新平台,又有创业建设平台,做到了创新与创业链的密切结合,全面贯穿了以创新带动创业、以创业促进提升、以提升推动发展,实现了创新与创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。三是区域协调发展结合密切。在发展中全面注重经济、社会、民生,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发展中全面体现。如江阴全面建设花园城市、常熟坚持“环境立市、生态兴市”,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。

  学习先进、借鉴经验,重在结合实际,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之中。明年我场总体工作思路是:以全面建设文明幸福新红山为目标,以创新发展为主线,以经济、社会、民生联动发展为总要求,紧紧围绕“以经济发展为先,以民生提升为本、以社会和谐稳定为重”三大工作主题,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:

  (一)做好经济提升发展文章。1、全力推进今年重大技改投入项目建设,力争在明年一季度全面投入生产,确保农场经济总量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突破。2、着力培育扶持电力电气、军工、节能照明等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节能减排的产业,并通过几年的培育和扶持,努力使其做强、做大,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的突破。3、进一步推进建筑建材、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的提升发展,实现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的有新的突破。

  (二)着力创新社会管理。1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,积极推进社区建设,促进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。2、创新社会管理职能,进一步明确社会管理任务和工作目标,健全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,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。3、创新社会管理队伍建设,着力建设好社区服务中心。

  (三)突出民生和环境建设。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加大拆违控违力度,加大村庄环境卫生工作力度,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,全面形成为群众服务的高标准基础设施体系。

  (四)强化农场文化建设。进一步挖掘农场历史文化,提炼红山精神文化,弘扬传统文化,培育创新文化,打造社区文化,营造家庭文化,推进企业文化建设。


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[7] 共7页
作者:  编辑:许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