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潮同行:首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专题
首届中国国际(萧山)跨湖桥文化节
首届中国国际(萧山)跨湖桥文化节进入倒计时
生活场景再现
八千年前一个儿童的头盖骨
 萧山网首页 >> 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“走进8000年文明” >> 萧然胜迹
砖窑
2010年9月21日 10:4    www.xsnet.cn    萧山网 
页面功能 【 】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    跳转到页   

  明代,即有人挖湘湖粘土设窑制砖瓦。清朝康熙蔡惟慧(字青候,号近轩)在《湘湖记》中云:“湘湖岸可桑不可农,散落而居人家,大抵以陶为业,浚湖取泥,则水益深。”湘湖的定山、汪家堰、跨湖桥、湖里孙、窑里吴诸村,均以制砖瓦为业,时砖瓦已为湘湖大宗名产。民国周易藻《萧山湘湖志》专门有关于砖瓦介绍:“沿湖各村大半以陶为业,故砖瓦为湖中大宗出品。”在民国时期,湘湖出产砖瓦有“尺八方、尺六方、尺四方、太堂、主富、灶面、双堂、老大延陵、大延陵、中延陵、五斤头、四斤头、棒槌砖、双开、砖璜、洋砖、板瓦、筒瓦、定瓦、时瓦、长梢、尺筒、半升向筒、天沟筒、止水筒、狗头瓦、钉套、龙腰、筷储筒、墙札、菊花盆、狮子、瓦将军、花边滴水等。”清朝师爷汪辉祖的公子汪继培有诗:“茆屋濒湖三百家,抟泥弄瓦作生涯。窑中火候炉中诀,细看浓烟几缕斜。”(《湘湖窑烟》)光绪年举于乡的黄元寿,也有诗句云:“范泥作瓦迭湖濆,赤埴青黎水底分。日暮窑头添新火,轻烟散作半山云。”(《湘湖杂咏》) 周易藻《萧山湘湖志》载:“红黑泥,黑者出水洋坞、黄家坞两处,红者北边诸山均有之,而以九里墩为最佳。”民国14年(1925),据沿湖11个村统计,有砖瓦窑63座。1990年尚有砖瓦厂10家;2000年只剩2家。

来源:  作者: 晓曦 编辑: 周婷
萧山网版权声明:
    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,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、萧山电视台、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,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萧山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萧山网版权所有 ©2003-21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040358